3月9日a股收盘指数(3月9日a股收盘指数是多少)
本文目录一览:
市场点评:恐慌情绪蔓延全球,A股未能独善其身
石油、澳洲股市的暴跌,意味着全球原材市场出现严重的风险,直接反应出全球市场对于未来经济的悲观预期。
全球市场在疫情的笼罩之下,叠加原油暴跌,恐慌情绪蔓延全球。A股未能独善其身,截至收盘,下跌3%以上,高位 科技 股纷纷跳水。然而作为疫情影响下最大的受益概念——口罩却依旧高高在上。有人说,口罩股已经涨上天了,不敢买怎么办。别担心,除了口罩概念之外 ,其实还有一些板块也因着疫情受到资金追捧的。
全球市场在疫情的笼罩之下,叠加原油暴跌,恐慌情绪蔓延全球。A股未能独善其身,截至收盘,下跌3%以上,高位 科技 股纷纷跳水。然而作为疫情影响下最大的受益概念——口罩却依旧高高在上。有人说,口罩股已经涨上天了,不敢买怎么办。 别担心,除了口罩概念之外 ,其实还有一些板块也因着疫情受到资金追捧的。
3月9日上证指数
1、沪深A股两市,上证指数小幅高开,报收32539点,跌幅314点,大跌13%;深圳成指小幅高开,报收121017点,跌幅1333点,大跌12%;创业板指小幅高开,报收25672点,跌幅127点,小跌0.63%。两市一共成交116160亿元。其中,沪市成交51933亿元,深市成交64127亿元。
2、大盘经连续的重挫,上证50、沪市300、深成指、中小板、创业板、科创50均创出了3月9日的新低,唯独上证指数和中证500仍在前低点之上。上午上证指数比3328点高16点,双底暂受支撑。 但是,8大指数于10点到11点出现全面反弹,惜成交量不济再度回落,两市涨跌个股持平,但有一批长期筑底的个股先行反弹。
3、黑天鹅事件频出,全球股市呈现回调,A股显然无法独善其身。停止3月31日,上证指数年内跌65%,深证成指跌144%,创业板指跌196%,科创50跌297%。受A股下跌影响,基金与净值型理财市场惨遭重创,大批主动权益基金大幅吃亏,再度步入“至暗时刻”。
4、反正,3月9日,美股熔断;3月10日,中国股市涨了,而且是大涨。3月16日,美股再次熔断;第二天,上证指数只微跌了0.34%,创业板指数还涨了0.36%。要知道,前一天,道琼斯指数可是史无前例地跌了29910点,跌幅达到了193%。3月18日,美股第五次熔断后;至少看期货指数,中国股市还涨了。
bdi大反弹或触发油散双击
月中旬以来,BDI(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)低位反弹,涨幅超过150%。历史上,BDI与A股走势有时呈现正相关关系,BDI涨幅达4倍的时候或预示着A股行情拐点的到来。分析人士认为,中国经济回升是本轮BDI反弹的主要原因,短期涨势有望延续且利好油运、干散货两大行业,但BDI反弹对A股走势的影响仍待观察。
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(Baltic Dry Index,缩写BDI),是航运业的经济指标,它包含了航运业的干散货交易量的转变。
月16日,波罗的海干散货综合运费指数(BDI)再下挫109点,跌幅为7%,在1500点关口位徘徊,报1506点,是2002年11月26日以来新低。根据行业普遍观点,目前航运行业的盈亏平衡点大概在3000点左右。这意味着目前的点位,市场上一大半的船东已经处于亏损状态。BDI指数崩盘的原因并不复杂。
同样,人民币对美元是继续升值或是贬值也是“两难”选择。
【汽车人】日股刷新历史高点,港股为何走出相反行情?
然而2018年成了转折点,受中美贸易战、香港社会动荡、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,恒生指数在2018年10月11日跌破25000点,2020年3月23日跌破22000点,2021年出现了一波反弹,最高反弹至31000点,2022年10月跌破15000点,创2009年以来的最低。
芬克表示,他们正在超配日股,因为以美元计价,日股非常便宜。他还认为,日本经济已经转危为安,并希望看到日本央行能够更快地采取行动。
相反,前十大汽车个股,比亚迪股份、吉利汽车、理想汽车和小米集团等均在卖出榜单之中。 此外,港股公司回购创下历史新高。2023年,有199家公司回购股份,总额达12626亿港元,较2022年的1049亿港元增加20%。这是第三年回购增加,2021年、2022年、2023年的回购额分别为381亿港元、1049亿港元、1263亿港元。
日股和美股不断冲击新高,A股和港股也有走出底部的趋势。各大汽车股在上周均有所表现,实现了普涨。 文/《汽车人》张恒 上周(2月26日-3月3日),全球股市均表现不俗。A股和港股的汽车板块深度反弹,反转趋势初显;日股和美股的汽车板块则继续走高,丰田汽车股价冲击50万亿日元大关。
资金抄底H股的汽车上市公司,也因为其估值普遍要比A股估值更低,当然这也是因为港股的资金流动性不如A股。实际上,在大多数时间里,A股的估值都要比H股高一些。
由于技术和资本的门槛越累越高,玩家数量已经很难增长(很多人说小米将是最后一个上车的新势力,虽然未必,但相去不远),但投资仍然快速涌入汽车行业。 在2024和2025年,我们会看到一系列活下来的创业企业,特别是一些传统车企孵化的新品牌,在港股或者A股上市。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
-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,赶紧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