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340000日元(434000日元)
本文目录一览:
港元保卫战的难点在哪里?为什么?
香港的经济稳定、谨慎的财政政策、庞大的外汇储备、灵活的经济体系以及内地的支持等因素,使得联系汇率制度得以有效运作。然而,反对者担忧其在面对经济不同步时的脆弱性,认为投机风险难以避免。其次,政府的“积极不干预”政策在金融保卫战中被打破。
当然知道不可能在攻击港币中获利,攻击港币本来就是明修栈道,索罗斯的主战场就是股指期货,而在1997年8月香港恒生指数在16000点以上,无疑为其提供了做空恒指的建仓良机,有理由认为索罗斯有充分的时间在高位完成沽空恒指期货的建仓。
但投机炒家并不善罢甘休,他们认为港府已经投入了约1000亿港元巨资,资金压力与舆论压力使其不可能长期支撑下去,因而决定将卖空的股指期货合约由8月转仓至9月,想与港府打持久战。从8月25日开始,投机炒家在8月合约平仓的同时,大量卖空9月合约。
经济正稳步增长,香港特区背后有强大祖国的支持,这场风暴对香港不会形成特别严重的影响。香港金融管理当局采取措施应对,动用外汇储备吸纳港元,调高利息并抽紧银根。经过一番对攻,港股在连续下跌中止住脚步并开始强劲飙升,港元汇价恢复稳定。这场港币保卫战以香港金管局的艰难取胜告终。
香港金管局连续四次出手捍卫挂钩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,令市场开始疑虑:这个自由的市场,会否重蹈1997年的覆辙,成为对冲基金争相攻击的标靶?有迹象显示,这轮港元保卫战或许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。
由此引发了二战后对这些国家的政治、经济和社会生活各层面冲击最巨的亚洲金融危机。1998年6-7月间,索罗斯把矛头对准了港元,开始有计划地向香港股市及期市发动冲击。香港金融保卫战是经济实力的较量。截至1997年12月底,香港的外汇储备为928亿美元,是全球第三大,仅次于日本和中国内地。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
-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,赶紧来抢沙发吧~